偶對古六大茶山的粗布了解是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后來親赴茶山后才加深了對這些流傳了幾百年的地名的認識。網(wǎng)絡(luò)上對于古六大茶山現(xiàn)今具體位置及山寨情況的內(nèi)容很少有系統(tǒng)的文章。多的,都是那些出名的寨子,比如班章、冰島、南糯、景邁。這些寨子關(guān)聯(lián)的文字和圖片很多,可是像龍怕、直蚌、曼拱、新酒坊、曼丫、八總、瓦竜這些寨子恐怕大家就很陌生了。其實我剛才提到的這些寨子都是古六大茶山極具代表性的寨子,下面我對古六大茶山做一個簡單的梳理,以解決如我一般,在學茶初期的童鞋對這些地名的困惑。
六大茶山的地名分別是:攸樂、莽枝、革登、蠻磚、倚邦、曼撒。傳說與諸葛亮有關(guān),《普洱府志·古跡》中。有記載:“舊時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于攸樂,置于莽枝,埋鐵磚于蠻磚,遺木梆于倚邦,埋馬鐙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以名其山?!边@里面有兩個地名保留至今:倚邦和曼撒,而其他地名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分別更名改姓了。
(一)攸樂山 現(xiàn)名基諾山,屬于基諾山鄉(xiāng),行政上屬景洪市管轄,轄區(qū)內(nèi)以基諾族為主要民族。茶山以龍怕寨子為最大,另外兩個代表寨子分別是洛特和帕尼。茶質(zhì)在口感上個人認為更接近勐海茶區(qū),苦澀度高,回甘快但持續(xù)時間稍短。由于地理位置更靠近景洪市再加上交通便利,龍怕寨是六大茶山里初制所最為密集的一個寨子,制茶規(guī)范程度也很高,且不論山頭特點,工藝上算是比較成熟的一個茶區(qū)。
(二)莽枝山、革登山 兩座茶山都屬于象明鄉(xiāng)轄區(qū),之所以把這兩座茶山放在一起介紹,是因為這個山頭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接近了。莽枝山代表寨子有:牛滾塘(一組、二組)、秧林、大寨、曼丫、紅土坡。革登山表寨子有:安樂村、新發(fā)村、直蚌村、新酒坊、萊陽河(沒有茶樹了)。從秧林到直蚌直線距離不到4公里,可以說莽枝山與革登山就像兄弟兩一樣不分彼此。
(三)蠻磚山 蠻磚屬象明鄉(xiāng)轄區(qū),代表寨子有曼莊、八總、瓦竜。需要提醒的是,曼莊村委會搬遷到象明鄉(xiāng)城西,老曼莊村才是茶山所在地。蠻磚茶的整體品質(zhì)很高,但是目前屬于價值洼地。個人認為茶質(zhì)和口感不輸易武一線茶區(qū),近幾年沒有遭到熱炒,性價比可以說是六大茶山里最高的一個茶區(qū)。
(四)倚邦 隸屬象明鄉(xiāng),倚邦的代表寨子有倚邦村、曼拱村、曼松新寨。名聲在外,貢茶產(chǎn)地,肯定好喝。為什么用肯定二字,因為灑家也木有喝過真正的“貢茶”那幾十棵古樹。這幾年喝了很多曼松的小樹,暈暈乎乎,直至今日也沒總結(jié)出曼松茶到底該是個什么特點。
(五)曼撒 隸屬易武鄉(xiāng),實際上古六大茶山的曼撒已經(jīng)被易武茶區(qū)的概念取代了,市面上近幾年被捧紅的茶山都幾乎都在易武,比如:彎弓、薄荷塘、同慶河、刮風寨。老牌的寨子有麻黑、落水洞、丁家寨、高山寨、三邱田、大漆樹等。
古六大茶山在市場上是這樣的局面,易武占80%市場份額,曼松(看清楚哦,不是倚邦山僅僅是曼松)占15%,其他占5%。易武我可以理解,名寨子扎堆涌現(xiàn)的茶區(qū),由不得它不有名氣。但像蠻磚、莽枝、革登這些茶區(qū),在市場上幾乎沒有專門的字號,這就十分詭異了。
論茶質(zhì),莽枝、革登、蠻磚的古樹我不相信會比麻黑之類的差多少,論厚度新茶階段的易武某些茶區(qū)茶還不及這些寨子(不要罵我),論價格只有易武平均水平的60-70%,怎么看都是極具性價比。我只能說,市場經(jīng)濟的大手又一次戰(zhàn)勝了我們的認知,賣“易武”不管真假都大有利潤可圖,而這些被冷落的茶山就留給那些進山的茶客吧,女為悅己者容,茶為知己者生,聊以自慰。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曼撒,周八百里。
這“周八百里”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
古六茶山的茶:基諾茶香高,回甘好;革登茶最香,喝到口中柔度飽和;莽枝茶柔和靜美,與人體最和諧;倚邦茶有百花香,喉韻十足;蠻磚茶香味特殊,有樟香亦有蜜香;易武茶蜜香濃郁,回甘最快。六山的茶,總的來說,協(xié)調(diào)性和穩(wěn)定性極好。千百年來,茶山雖數(shù)經(jīng)浮沉,茶山人民歷經(jīng)劫難,然而茶葉的口感卻依舊如此的耐人尋味,那樣的蕩氣回腸,堪稱茶中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