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是新式茶飲品牌。
喜茶(HEYTEA,曾名“皇茶”)是一家由深圳美西西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的中國連鎖茶飲品牌,由聶云宸于2012年創(chuàng)立,總部設在深圳市南山區(qū)航天科技廣場,旗下擁有茶飲品牌“喜茶”和烘焙品牌“喜茶熱麥”。
該公司依賴社交媒體上的口碑營銷以減少廣告支出。年輕消費者是其主要客戶。大多數店面都在一二線城市的繁華購物中心。其知名產品為芝士奶蓋。
擴展資料:
1、喜茶經營模式
喜茶英文名HEYTEA,只做直營店,不做加盟店。
2、喜茶品牌文化
靈感、酷、設計、禪意是喜茶的關鍵詞。
3、喜茶品牌愿景
推動茶飲更加年輕化、全球化、科技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喜茶
眼尖的小伙伴可能已經發(fā)現,這是喜茶第一次將其背后神秘的靈感源頭——喜茶有機茶園展現在大眾面前。有人認為喜茶這是在強化供應鏈護城河。更傾向于把喜茶的這輪動作理解為繼產品升級、體驗升級之后,進一步利用文化策略在消費者頭腦的有限領域中攻城略地。
《文化戰(zhàn)略》的作者道格拉斯·霍爾特提出品牌塑造的方式有四種,除了傳統(tǒng)的消費者心理占有率式品牌塑造,情感式品牌塑造,病毒式品牌塑造,還有第四種方式——文化式品牌塑造。
什么是文化式品牌塑造?
舉個例子,一定有很多人聽說過可口可樂總裁的一句話:“即使一場大火燒掉了我們所有的資產,但只要可口可樂的牌子在,我就會很快從銀行貸到錢,重新建立起可口可樂的廠房和生產線,快速東山再起!”
不管可口可樂總裁是否真的說過這句話,但可口可樂的品牌力量,讓他完全有說這句話的資本。
但在品牌力量背后,如果沒有二戰(zhàn)時象征民族團結的歡悅,20世紀60年代至今象征沖破種族、國家和性別界限等等的文化創(chuàng)新表述,它恐怕也跟貨架上其他兩三元的可樂無異。
除了可口可樂之外,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來開發(fā)或重新激活一個品牌的事例數不勝數,比如萬寶路,絕對伏特加、紅牛、蘋果、迪士尼……拉近來看,還有李寧、泡泡瑪特等等,當然還有今天的喜茶。
不得不說,所有品牌拼到最后,拼的終究是文化。
我們發(fā)現,品牌一旦被賦予文化力量,就會在消費者之間建立起強大持久的情感紐帶。今天我們不妨以喜茶這個經典案例拋個磚,聊一下究竟如何才能利用文化武器,建設標志性品牌的力量?
1、編碼:挖掘文化母體,沉淀品牌資產
編碼,它解決的是“以怎樣的品牌形象面向大眾”的問題。
大約在七八年前,街飲時尚還是以外來的咖啡文化為主,對本土茶飲還尚未形成崇拜。直到這兩三年,又是另一番景象。隨著“國創(chuàng)”“國潮”成為新的生活方式代表,一批新式茶飲品牌嶄露頭角,而喜茶,可以說是頗具影響力的一個。
它的成功,關鍵在于構建了一個與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相聯系的新式茶飲符號。
華與華的超級符號方法論中說過:挖掘自身品牌可以發(fā)揮的地方,進而把它和一個文化母體、超級符號相結合,改造私有化,就成為你的品牌超級符號。
喜茶最難得的地方,是較早嗅到了年輕人對于中國文化傳承的需求,而且也能權衡現代流行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審美,它借力中國茶文化在大眾心里的滲透力,把自己的品牌“掛”到中國茶文化身上,從而參與到中國茶文化的儀式和符號的傳承中去。
至此,品牌的生命周期也得以延長。
?找到匹配的文化母體之后,如何實現品牌的文化母體寄生呢?通過改造并占領特定文化母體中的詞語符號和儀式。
喜茶很好地連接了中國古老茶文化的文化密碼,并不斷融合時代潮流、滲入藝術文化等等,小心地對這些代碼進行改造,把茶和茶背后的文化年輕化、國際化、互聯網化,這股極具辨識度與記憶度的新茶風,既能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品味體驗,同時又是易于接近的。
它所能解決的不僅是與同類型品牌區(qū)分開來的問題,更是再上升一步,讓自己的品牌建立為新的茶飲消費標準。
2傳播:從茶飲品牌,進化為文化符號
我們都知道,同品類品牌在客觀性能上的差別是微乎其微的,但神奇的是,消費者感知到的性能差別卻非常巨大。
回到新式茶飲身上,經過兩三年的進化,很多茶飲品牌其實從外形、口感、產品出新速度、門店體驗等方面愈發(fā)趨同,但為什么一提起頗具影響力的新式茶飲品牌,大多數消費者腦海里第一個蹦出的名字,仍舊是喜茶?
這就是“傳播”這一塊要解決的問題,它關注的是如何將品牌形象推給大眾,并讓大眾愛上你的品牌。
喜茶自誕生之初,走的就是與傳統(tǒng)“叫賣式傳播”不一樣的道路。它不只是把自己當成一個茶飲品牌,更是一個文化符號,它既是新茶風體驗地,也是世界了解中國茶文化的一條捷徑。
喜茶之所以能在大眾面前樹立起這樣的品牌形象,和它將傳統(tǒng)茶文化的開發(fā)與利用與當代人的時尚消費相融,并不斷優(yōu)化產品、門店等消費者傳播觸點的技巧有著必然聯系。
在產品開發(fā)上,喜茶強調的是與眾不同的銳利感,比如將咸芝士與天然茶香融合,推出原創(chuàng)芝士茗茶系列。
再比如喜茶的招牌之一“金鳳茶王”,對比濃郁的茶,喜茶發(fā)現大部分人比較喜歡清新的茶,于是便將幾種清新的茶葉進行拼配,再特別添加了一道烘焙工藝,在保證茶味足夠的情況下,減少苦澀口感,“金鳳茶王”就這樣誕生了。焙火味、自然焦糖香氣成為這款茶的味覺記憶點。
這股植根于傳統(tǒng)茶文化的研發(fā)力與獨創(chuàng)力,促進了消費者對茶飲態(tài)度的轉變,現在大部分消費者(尤其是95后、00后)眼中的新式茶飲,已經可以和咖啡行業(yè)對等,或者還更有趣一些。
在產品命名上,喜茶也找到了一條正確的路。它會以“金鳳茶王”、“綠妍”等獨創(chuàng)茶名推給受眾,這種獨特的產品符號化表達,不僅內化為品牌的一部分,更加強其在大眾范圍內的傳播滲透。
在店面設計上,一方面喜茶強調的是結合傳統(tǒng)茶飲文化,將禪意、極簡等美學元素融入門店設計,營造質感層次豐富的體驗空間,不斷刷新大眾對于茶文化的新認知。
另一方面它在每個城市的店鋪幾乎都會成為這個城市的美學所在之一,不論是主打黑色調的黑金店、迷彩主題快閃店、探索各種實驗性視覺的lab店……喜茶都盡量將空間設計與當地文化融合,卻又鮮明地呈現出喜茶靈感、禪意的獨特風格,以此發(fā)展個性化的每一家店,讓喝茶這件事變得更酷、更不一樣。
其實在喜茶為首的新式茶飲出現之前,我們也會買喝的,但大多數只是一種渴了之后的生理需求而已。
但如今很不一樣的是,我們買一杯喜茶,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情感需求,甚至是文化認同,它可以是年輕人的時尚標簽,也可以是社交貨幣,還可以成為生活方式。
3再編碼:完成符號獨占,強化消費者情感依附
再編碼,所解決的則是如何將這個專屬品牌形象進一步強化,促進消費者形成強烈的感情依附的問題。
像其他同類型的頭部新式茶飲品牌,其實都有很好的供應鏈、營銷、運營,但最終呈現出來的感覺,始終會有很大的差別。
這種感覺上的差別,說白了,就是文化的差別。
為了深入強化這種差別,喜茶這一次回到茶文化誕生的地方,提取梵凈山、茶園、茶農等傳統(tǒng)茶文化符號,醞釀新茶風,進一步完成對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相聯系的新式茶飲符號的獨占,強化消費者的情感依附。
?(1)自建有機茶園,從源頭深化中國新茶風的輸出語境
在茶文化的語境里,第一個層面是滋養(yǎng)茶文化的土地:
喜茶在創(chuàng)立的第四年,就開始尋找優(yōu)質茶園。最終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貴州梵凈山”,覓得一片優(yōu)質生態(tài),并建立起面積達500畝的自有茶園。除此之外,種植過程采用傳統(tǒng)自然農耕的方式,確保純天然無污染培育,據悉,單單在養(yǎng)護有機茶園這塊,每年的維護費用都超過百萬。
除了物理功能之外,產品必須承載特殊的信號價值,明星的代言往往是最直接的方法,只不過喜茶這次的明星,是承載中國文化名片之一的茶葉源頭。
不得不說,喜茶這一次供應鏈的升級,并非站在傳統(tǒng)茶文化的對立面,而是向上游去延伸強化,再向下游去輸出新茶風。
這與叫賣式廣告不同,在這種文化感染力的自然催生之下,人們會按照符號的延伸義,去補充有機茶園語境之外的語義,把喜茶解讀為“正宗”的中國新茶風。
?(2)不斷汲取中國文化符號,持續(xù)強化一杯茶里的中國滋味
一般來說,大多數品牌溝通很容易讓人忘記。因為當代消費者不再只滿足于日漸趨同的產品物理功能,而是越來越趨向于為其背后沉淀的審美功能和文化屬性買單。
然而,喜茶的這種文化屬性沉淀,不是一次性動作,而是持續(xù)性行為。
我們大體上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植根中國茶文化,構建產品力,將幾千年的茶文化與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串聯起來:
不一定要像上一輩那樣正經地備好各式茶具,圍坐在古色古香的桌子旁才能品一口好茶,而是不管出門吃飯、逛街路過、朋友聚會、辦公室聯誼、下班回家一人食的放松等等,隨時隨地都能來一杯。
第二階段是把跨界融合文化IP的動作日?;?,沉淀品牌價值:
比如聯合廣州老字號茶樓“點都德”、中華老字號“東來順”等跨界尋味;聯合密扇百戲局等國潮,從復古大框架中提煉出“江湖”的主題元素,開出百喜茶樓,續(xù)寫以茶會友的新故事等等,將莊嚴了幾千年的茶文化融入流行文化,讓當代人和中國茶,終于有了一種相隔幾千年卻“在一起”的感覺。
第三階段是開始從產品,以及產品衍生的周邊等“細微元素”走出來,逐漸嘗試從自然與人文這類“宏大敘事”類的符號出發(fā),占領文化母體并強化品牌。
李子柒爆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短片里的古樸、世外桃源般的中式生活之美,讓人賞心悅目。
同理,喜茶新鏡頭下展現的茶園、田野、遠山、人文風貌,這類在“另一種生活”標簽下所衍生出的質感,從視覺與心靈感受上給人一種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感受。
難得的是,喜茶并非只停留在展現的層次,而是深入茶文化的語境里,與里面的“人”共生:喜茶邀請當地人來采茶和養(yǎng)護,提供近100戶農戶就業(yè)機會,幫助改善生活。
這種植根在茶文化上、具有濃厚中國人情味兒的情感,進一步緊密了茶與人、與生活之間的情感聯系。
老茶農:我七十二了,采了八年的茶,有時候七點鐘或六點鐘我就來,沒有了采茶,我就沒有了收入,我就是在家里做活,就是靠采茶維持生活。
除此之外,當地人采茶、制茶的狀態(tài)、茶與茶農的故事、茶對當地人的意義等等,都會形成一種天然打動人心的力量。這種力量,也自然順延到消費者喝喜茶的過程之中,喜茶的品牌價值也得以進一步強化。
茶園負責人:我的祖輩是道光三十年從重慶酉陽遷移到了梵凈山,自太爺爺那一輩開始了種茶制茶。人們一代代傳承著自然農耕的方式在種植茶葉,和最傳統(tǒng)的方式加工茶葉。我就想在這一生中能給自己子孫后代,留下一片沒有農藥的土地。
以前只是“我想買杯喝的”,但現在變成“我要買杯喜茶”,消費者對于“喜茶”兩個字有著非常強烈的認同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和過去的網紅茶飲不同,喜茶更強調個性、文化和符號,并滲透進它和用戶的長線溝通之中。
/? 結? 語? /
廣告之父奧格威有一個著名的觀點,“最終決定品牌地位的,是品牌文化上的個性,而不是產品之間微乎其微的差異。”
我們能看到,萬寶路的西部牛仔文化、哈雷的機車文化、VANS的滑板文化、GUCCI的復古主義、喜茶的茶文化等等,都成為辨識度、認同度、經典度都極高的存在。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從2012年開在江門小城小巷的小店,到如今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小城市開出五百家門店,從首創(chuàng)芝士奶蓋茶到持續(xù)強化新式茶飲理念,從產品輸出,到體驗輸出、文化輸出,喜茶“中國茶文化名片”的形象也得以不斷豐滿。
而在詮釋中國茶名片這件事情上,喜茶仍在不斷編碼、傳送、再編碼,它賣的不只是一杯茶,更是植根于中國茶文化上的專屬靈感新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