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茶藝”的概念包括茶的種植、制作、品飲的技藝等;狹義的“茶藝”概念,僅限于“飲茶之藝”,所論及的內(nèi)容主要是茶的品飲及與品茶相關的鑒賞茶葉、選擇茶器、泡茶鑒水、沖泡技法、品飲方式、品飲禮儀等。本書所討論的是狹義范疇的茶藝,研究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享受一杯茶的藝術。
雖然,有些事情,在無聲地展開和淡然的收尾之中,都已注定了生生世世、恩恩怨怨的纏繞。當你無法去推斷、詮釋或者解決時,你便只能去相信那些所謂的,纏繞著的緣份了。 人生猶如品茶。別虛度了此生,錯過了茶香! 一個人的時候,總喜歡坐在燈下,泡一杯清茶,細細品味,任清香孤傲的茶花在水中輕舞飛揚,仿佛尋找生命的奧秘,未知的命運都早已在冥冥之中融入清茶中。 飲茶是一種藝術,如和尚飲茶是講究禪,道士飲茶是講究道,學者飲茶是講究文化,商人飲茶是一種應酬,不同的品位道出人生的不同追求。有人喝茶言苦,有人品茶說香。人生本是一杯清茶,苦也聞香,香中蘊苦. 打開飛揚的思緒,抖落積淀的塵埃,小心地翻開心靈最低層的一頁,溫習全身心的付出,追逐夢想。 不知從何時開始,這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小得只裝得下自己,不愿告訴別人自己的心情,也不想了解別人太多,就這樣寧可讓自己孤獨,也讓別人寂寞…… 在生命拐彎處,我飲清茶而不喝咖啡。清茶是恬淡的,散發(fā)著清雅的芳香,如絲如縷的清香縈繞在生命的每一個角落,讓我流連忘返而又欲罷不能。 與快樂同行,悲傷也會改變。曾記得這樣的一句話:紅塵有愛,這顆火熱的心不變;紅塵有愛,今生的宿命相連。也許,真的有它的道理所在吧。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有過經(jīng)歷的生命才會厚重,才會有承載,不管生活中是喜、是悲,把清茶默默地放在唇間,我們不說傷痛不說累,坦然接受生活給我們的一切,此時的自己才是生命中的花季。我們不再年少輕狂,我們懂得愛、懂得珍惜。明白生命中有許多是我們要努力追求不應輕言放棄的。 暗淡的茶味包含了人生的滄桑,它宛如一只小手,能伸進人的心靈深處,輕輕地撫摸,讓激動平靜,讓思念沉醉,讓煩躁消退,讓人漸漸進入一種境界,這是一種寬容而且大度的境界。 痛也好,樂也罷,一切的一切都讓它悄悄流到心田,在生命街口任苦味、香味交融。 清茶的薈萃告訴我,坦然就是快樂。 說到品茶,品好茶,會品茶,常被推崇的有《紅樓夢》里妙玉的“三杯論”。它出自這部文學巨著的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曹雪芹筆下的妙女士是以杯數(shù)來區(qū)分喝茶的雅俗,“一杯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蔽乙詾?,品茶之中所有體味到的感受,最為貼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的那種淡淡的滋味。淺嘗最為甘美,也最為持久。凡事過度反而乏味,正所謂:過猶不及,如果窮困及逸樂,因一切甘甜已經(jīng)遍嘗,便會有茫然無措的感覺,就會像漿酒霍肉之徒,就算眼前堆滿山珍海味,也不會有任何胃口。世間利祿來來往往,紅塵滾滾炎涼榮辱,惟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做最深入、最細致、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這一切又與品茶何其相似。茶,惟有苦澀,才能醒腦提神。 唐代的劉貞德曾經(jīng)總結說,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養(yǎng)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國已經(jīng)不單純是一種飲料,它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價值取向,表達了對情感、對生命的態(tài)度,有著更深層次的精神境界。一個人若在茶中有品位,自然對生活、對情感、對生命會熱愛。而對生命熱愛者,必然對人格有操守。 正如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儉德人”。 茶道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以茶藝表現(xiàn)人文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 茶道的本質是和,大道至簡,燒水煎茶,無非是道,飲茶即道。順其自然,無心而為,要飲則飲,隨心所欲,不必拘泥于程序、禮法、規(guī)則;貴在樸素、簡單,注意力集中,心到、眼到、手到。以真實心境寄情山水,以真摯情懷融入自然造化,在茶香、茶色、茶味中陶醉、品味、頓悟、修行。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感受到許多,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中國人視道為體系完整的思想學說,是宇宙、人生的法則、規(guī)律 ,所以,中國人不輕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 道,劍有劍道,鏈摔跤搏擊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國飲食、玩樂諸 活動中能升華為“道”的只有茶道。 茶道屬于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東方文化 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借自己的悟性去貼 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 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碧拼鷦?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盡管“茶道”這個次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 新華辭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那么,什么是茶道呢? 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結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幾 百年來,在日本致力于茶到時間的人層出不窮,在長期實踐的基礎 上,近幾年才開始有學者給茶道下定義。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學》一書中,將茶道定義為 :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的因素、社交因 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個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則認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 ,它具有綜合性、統(tǒng)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 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其內(nèi)核是禪。 熊倉功夫先生從歷史學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種室內(nèi)藝能。藝能 使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群,它通過人體的修煉達到人陶冶情操完 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湯文化研究會倉澤行洋先生則主張:茶道十一深遠的哲理 為思想背景,綜合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他還認為,“道是 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吳覺農(nóng)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 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 教育、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 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 處世、敬愛為人?!?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 、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 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yǎng)以 實現(xiàn)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 一心”。 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 ,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xiàn)實 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其實,給茶道下定義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點 正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時,佛教 也認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給茶道下一個定義,把茶道作為一 個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時也限制了茶 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過用心靈去悟道時產(chǎn)生的玄妙感覺。用心靈去 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庇械摹案?光耀金”有的“靜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淺魚讀月 ”,有的“月穿江底水無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 月無聲蛙自語”,有的“清江明水露禪心”。有的“疏枝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有的則“雨暗蒼江晚來清,白云明月露全真。 ”月之一輪,映像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