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巖茶最出名,是一種半發(fā)酵的烏龍茶。一般有大紅袍,肉桂,正山小種等,武夷巖茶色澤烏潤,湯色濃紅,香氣綿長,味道醇厚,貴在天然。名山產(chǎn)名茶得益于武夷山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以及淵源流長武夷茶文化。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
每年春茶出來和武夷山茶博會期間,我都會去武夷山轉轉,建議你茶博會的時候去展會走走看,四處喝喝看,找些物美價廉的。茶這東西不太好把控,只有面對面交流,喝茶品鑒才能找到可靠的貨源。我主要的幾家合作對象:夷寶齋、茶廂房、同輝包裝、喊山以前有個不錯的網(wǎng)站可以寄發(fā)各種茶樣,以供選購,現(xiàn)在好像轉型了:cypf.cn
肉桂屬于武夷巖茶嗎?
它是武夷巖茶的一種,詳細資料如下:武夷肉桂,亦稱玉桂,由于它的香氣滋味有似桂皮香,所以在習慣上稱“肉桂”。據(jù)《崇安縣新志》載,在清代就有其名。該茶是以肉桂良種茶樹鮮葉,用武夷巖茶的制作方法而制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巖茶中的高香品種。肉桂茶產(chǎn)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nèi)著名的武夷山風景區(qū),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個名樅,另一說原產(chǎn)是在馬枕峰。本世紀四十年代初已是武夷山茶園栽種的十個品種之一,到六十年代以來,由于其品質特殊,逐漸為人們認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xiàn)已發(fā)展到武夷山的水簾洞、三仰峰、馬頭巖、桂林巖、天游巖、仙掌巖、響聲巖、百花巖、竹窠、碧石、九龍窠等地,并且正在大力繁育推廣,現(xiàn)在已成為武夷巖茶中的主要品種。 武夷山茶區(qū),是一片兼有黃山怪石云海之奇和桂林山水之秀的山水勝境。三十六峰,九曲溪水迂回、環(huán)繞其間。山區(qū)平均海拔650米,有紅色砂巖風化的土壤,土質疏松,腐殖含量高,酸度適宜,雨量充沛,山間云霧彌漫,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巖泉終年滴流不絕。茶樹即生長在山凹巖壑間,由于霧大,日照短,漫射光多,茶樹葉質鮮嫩,含有較多的葉綠素。 武夷肉桂,為無性系品種,茶樹為大灌木型,樹勢半披張,梢直立。樹高與寬幅可達2米以上。自然生長者高、幅達3米以上,分枝尚密,節(jié)距尚長(3至6厘米)。葉片水平著生,葉長6.6厘米至12厘米,長者達13.3厘米;葉寬2至4.7厘米,葉幅最寬者6厘米;葉色淡綠,但隨不同土質和施肥量多少而變深或變淺,葉肉厚質尚軟,葉面內(nèi)折,成瓦筒狀,有大葉烏龍品種特征,葉緣略具波狀,葉齒細淺,30對左右;葉脈細穩(wěn),7至8對左右,葉長橢圓形,葉尖鈍,整株葉片差異大。育芽能力強,持嫩性尚好,抗寒性好。在武夷山這獨得天鐘地愛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每年四月中旬茶芽萌發(fā),五月中旬開采巖茶,在一般情況下,每年可采四次,而且夏秋茶產(chǎn)量尚高,全年畝產(chǎn)可達150公斤以上。 采制工藝:須選擇晴天采茶,俟新梢伸育成駐芽頂葉中開面時,采摘二三葉,俗稱“開面采”。不同地形、不同級別的新葉,應分別付制,采取不同的技術和措施?,F(xiàn)今制作,仍沿用傳統(tǒng)的手工做法,鮮葉經(jīng)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焙等十幾道工序。鮮葉萎凋適度,是形成香氣滋味的基礎,做青系巖茶品質形成的關鍵。做青時須掌握重萎輕搖,輕萎重搖,多搖少做,先輕后重,先少后多,先短后長、看青做青等十分嚴格的技術程序。近年來做青多以滾洞式綜合做青機進行。 肉桂外形條索勻整卷曲;色澤褐祿,油潤有光;干茶嗅之有甜香,沖泡后之茶湯,特具奶油、花果、桂皮般的香氣;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齒頰留香,茶湯橙黃清澈,葉底勻亮,呈淡綠底紅鑲邊,沖泡六七次仍有“巖韻”的肉桂香。 武夷肉桂,1982年以來連續(xù)五次獲得國家級名茶光榮稱號;1992年在首屆中國農(nóng)業(yè)博覽會上又榮獲金獎。1994年7月,武夷巖茶肉桂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94年10月,參加在漳浦舉行的由臺灣(?。┨烊始瘓F主辦的海峽兩岸秋季烏龍茶展示會上,由本公司茶葉研究所選送的品種半天腰、肉桂雙雙榮獲頭等獎和金鑰匙二等獎?,F(xiàn)出口港澳、東南亞、日本、英國等國家和地區(qū)。
武夷巖茶,烏龍茶,大紅袍,肉桂,水仙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