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人類日常生活必需品,古人說得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不同地方的人,飲茶的習慣與愛好也有所不同。世界上茶俗千差萬別,因地而異,構成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
茶發(fā)源于中國,理論上講,世界上所有品種的茶,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因為它們都是云南原生茶樹的派生或變種后代。但是,同樣的'茶,喝起來時就大不一樣了,即使是采摘自同一茶山的茶,不同的廠家會按照不同的工藝加工,而不同地方的飲者,更是發(fā)明了形形色色的茶俗。
如果不經介紹或說明,按一個地方的習俗喝茶,完全有可能被另一個地方的人誤認為是喝別的什么東西。比如藏族人在茶里加鹽加酥油,而英國人往茶里加奶加糖;北方人端著大碗喝茶,而南方人偏好用小如核桃的功夫茶具品飲;江浙人喝綠茶唯恐不新,而云南普洱磚茶但求其陳。
僅在中國,茶俗門類之多,就不勝枚舉。東南西北,幾十個民族,大家雖然都愛喝茶,但是在茶葉、茶具以及沖飲形式等方面,卻大相徑庭。云南白族的三道茶,與湖南的擂茶就完全是兩碼事。廣州人嘆早茶,與成都人泡茶館也判若云泥。
在中國,待客時泡茶是年少或位低者的差事,尊者長者只需道一聲:“上茶!”就已盡了主人之誼。而在西方,家庭生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喝茶,尤其是有客人時,主婦一定要親自動手,即使是貴如當今英國女王,據(jù)說在接待身份相當?shù)膩碣e時,也是要降尊紆貴,親手沖泡一壺好茶的。
茶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必不可缺的角色,因此,茶俗也就往往滲透著生活方式、價值觀以及為人處世原則。不止一個民族有這樣的習俗:少女用茶來表達個人感情,以茶為禮定終身。而在社會交往的方方面面,飲茶時的種種形式與意蘊,也常常是用語言所表達不了那么含蓄又優(yōu)雅的。
比如,廣東興起的以指叩桌表示對為自己倒茶者的謝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別人為你倒茶時,曲指輕敲桌面,既表示注意到了熱茶正傾入茶杯,“但倒無妨”,又含有致謝之意,相當于說“這廂有禮了”。與此同時,賓主盡可以談笑自若,話該說什么就繼續(xù)說什么,不會因倒茶的客套而打斷話題。
各地的茶俗有一些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因為時與境遷,社會環(huán)境變了,當初茶俗所包含的意味,如今已成無本之木,也就難以為繼了。比如,過去講“茶滿欺人”,今天雖然也仍講“酒要滿,茶要淺”,但如果偏偏倒茶時熱情過分而滿了杯,也不會有任何其他誤會發(fā)生。
當然,也有不少茶俗仍然有現(xiàn)實生命力,比如端茶送客,是舊時代大戶人家的規(guī)矩,今天人們待客,當事談完話說得差不多的時候,往往也會問一句“再喝杯茶吧”,委婉地表達送客之意。這總比直截了當?shù)卣f:“沒什么說的了吧?時候不早了,該走了吧?”要讓人容易接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