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假民國普洱(民國時期有普洱茶嗎)

來源:rocking3w.com???時間:2022-12-19 19:36???點擊:143??編輯:admin???手機版

1. 民國時期有普洱茶嗎

不是,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jù)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jīng)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種植生產(chǎn),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并且在國家社會經(jīng)濟貿(mào)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shù)十萬人,茶客收買,運于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chǎn)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zhàn)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fā)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號茶還有遺存,我們現(xiàn)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2. 民國年代的茶

老樹龍井是老茶樹龍井的簡稱,現(xiàn)在普洱炒作的古樹樹齡炒作太多,請不要把普洱炒作忽悠的詞匯加到其他茶種工藝上。

老茶樹,老蓬,土茶,本茶,原茶等等都是同一類茶葉不同地方的名字,是相對于現(xiàn)在的早茶種而言的。茶樹種植從古至今,其實就兩種方法一種是種植繁殖,一種是扦插移栽。

種植繁殖里面還可以聯(lián)系到茶禮,在古代的婚禮過程中很多地方的民俗,將聘禮叫茶禮,就是在婚禮上茶葉也和花生蓮子石榴這些瓜果放在一起,花生蓮子紅棗是寓意多子多孫,而茶葉在婚禮上四五寓意是茶葉堅貞,對愛情忠貞不二。因為在古代成年茶樹的移栽成活率是很低的,所以古代的茶樹種植以后就不再移動,地域性也特別強,古代茶葉名稱把地理位置放在前面也比其他產(chǎn)品更突出了。古代繁殖茶葉都是以收集茶樹結下的種子繁殖,這種技術一直延續(xù)到七八十年代以前,上一次大規(guī)模的種子繁殖就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山東等地的南茶北種等等。

扦插移栽是八十年代以后,各產(chǎn)區(qū)在結合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利用各茶種的特點,有選擇的講各個特點的茶種細化來種植 如安吉白茶,龍井43,烏牛早等等,為了能更清楚的分類與古代茶園的分別,就把過去用種子繁殖的茶樹叫做老茶,老茶樹。

老茶樹因為是種植繁殖的 自然界的雜交變異,有著多樣性 是天然的茶葉資源庫,如在杭州的老茶樹是茶葉種群,里面有兩三百種單一茶種,龍井43就是里面的其中一樣,龍井是取名來自杭州西湖龍井產(chǎn)區(qū),43就是取樣時候的隨意排位第四排第三號。

老樹龍井就是老茶樹做的龍井工藝,由于老茶樹是種子繁殖的,他的生長規(guī)律是符合古明前雨前的生長規(guī)律的,因為技術的關系老茶樹都是三四十年以前種植的 對種植環(huán)境已經(jīng)適者生存了,且樹齡比較長 茶樹扎根比較深,水旱等影響生存能力比后期的單一茶種要好,另外由于在同一產(chǎn)地發(fā)芽比早茶種晚,生長時間長一點,在濃度口味上也比早茶種香濃一點,同時性價比也比較高。

最后駁斥一點普洱的觀點 現(xiàn)在的普洱在港臺茶葉騙子的忽悠下炒作嚴重,什么詞匯都敢拿來忽悠,在各處能見到不是吹噓三十年五十年樹齡的小數(shù),其實幾十年上百年的茶樹對茶葉來說是非常常見的,全國不少于五百萬畝,因為距離上一次種植繁殖都有四五十年了,可以這么說全國所有的老茶樹都有這個樹齡,而上百年的茶樹也不少于百萬畝,因為有古代名茶種植的清代中后期,民國時期的那些茶葉產(chǎn)地種植的茶葉距今也上百年了,茶樹是每年都要修剪的,像杭州的十八顆茶樹已經(jīng)三百多年了 和墻外五六十年的茶樹分得出來嗎?普洱炒作是靠洗腦來忽悠傻逼和裝逼的智商,是港臺茶葉騙子刻意弄出來的。

3. 清代到民國有名的普洱茶

百年雙獅號普洱茶非常好喝,典型民國初期易武茶區(qū)大葉種茶青,栗黃色,油亮光澤,有著頂好的野樟香,陳韻十足。

水性圓厚順滑、潤喉微甜,茶氣頗強,達到舌底鳴泉的極品境界。

從其細韌綿綿,忽隱忽現(xiàn),唇齒留香的陳年茶氣中,品茗者可以明顯體會到百年的歲月隨著茶氣,在全身經(jīng)絡潛巡流過,無形的在品飲者生命中多延長了上百年時光。

4. 民國時期有普洱茶嗎圖片

云南全省普洱茶園面積已經(jīng)達到670萬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云南全省僅有茶園16萬畝,產(chǎn)茶5萬擔。1930~1936年,全省茶葉產(chǎn)量年平均在11.69萬擔??箲?zhàn)時期,產(chǎn)量年平均為8.8萬擔。1937年全省產(chǎn)茶19.6萬擔,為民國時期全省產(chǎn)茶量的歷史最高水平。1946~1948年,年平均產(chǎn)茶8.4萬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進茶葉發(fā)展的政策、措施,使云南茶葉生產(chǎn)有了較大的發(fā)展。1990年,全省茶園面積發(fā)展到240萬畝,為1949年的15倍,年平均增加5.4萬畝。茶葉產(chǎn)量達到89.6萬擔,為1949年的17.9倍,年平均增產(chǎn)2萬擔。

2019年,全省茶園面積已經(jīng)達到670萬畝,是1949年的42倍,1990年的2.8倍,年平均增加9.4萬畝。茶葉產(chǎn)量達到360萬擔,是1949年的72倍,是1990年的4倍。

5. 民國老普洱茶

雖然同屬黑茶 ,但兩者的產(chǎn)地、原料、制作工藝都有所區(qū)別,這導致它們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功效等都不一樣。

一、傳統(tǒng)包裝對比

▲云南普洱茶,大多以筍殼包裝,7片357g茶餅為一提,同時也有磚、坨。

▲廣西六堡茶,傳統(tǒng)使用大竹籮裝茶(40~50kg),后期也出現(xiàn)了磚、餅、坨、團等形式。

二、干茶、湯色、葉底對比

我們把安化黑茶也加上:

▲干茶對比

▲湯色對比

▲葉底對比

六堡茶對比安化黑茶,因湯色、滋味區(qū)別較明顯,相對容易區(qū)分。但與外形湯色滋味分類上諸多相似的普洱茶,不少茶友還是分辨不清,下面我們著重來談一下六堡茶與普洱茶的區(qū)別。

三、 歷史背景不同

回溯六堡茶和普洱茶走過的歷史長廊,六堡茶主要通過“茶船古道”,外銷到東南亞和港澳地區(qū);而普洱茶主要通過“茶馬古道”,運往國內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在清末民國初期,開拓遠銷到其他國家。

地處南部低海拔地區(qū)的廣西六堡茶,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在清代嘉慶年間成為名茶、貢茶,并從蒼梧六堡鎮(zhèn)合口碼頭(“茶船古道”的起點),沿著漫長而狹窄的小河“走”出深山,至港澳地區(qū),再越洋過海,走向東南亞,以其突出的祛濕、調理腸胃功效成為著名的僑銷茶。

▲茶船古道境外線路圖(資料圖)

而地處西南高海拔地區(qū)的云南普洱茶,以突出的解油膩、助消化等功效,通過馬匹牲畜等交通工具,被銷往新疆、西藏等西北高寒地區(qū);在清末民初,普洱茶開始被銷往越南、泰國和南洋地區(qū)。

▲茶馬古道線路圖(資料圖)

四、產(chǎn)地,原料,工藝

梧州六堡茶與云南普洱茶,其產(chǎn)地、原料、工藝等都不盡相同,從而導致口感滋味、茶性功效等也不一樣。

1.首先,產(chǎn)地、原料不同

六堡茶:因原產(chǎn)于廣西梧州蒼梧縣六堡鄉(xiāng)而得名,選用蒼梧縣群體種、廣西大中葉種及其分離選育出來的品種、品系的茶樹鮮葉,多以灌木型為主。

普洱茶:產(chǎn)地廣泛,主要在云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以分布于云南省茶區(qū)的各種喬木型、小喬木型大葉種茶樹品種為原料。

▲茶樹分類

▲各種葉種對比

2.其次,制作工藝不同

按制作工藝來分:六堡茶分為:農(nóng)家茶(傳統(tǒng)工藝六堡茶)和 廠家茶(現(xiàn)代工藝六堡茶)。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生普)和 普洱茶熟茶(熟普)。

六堡農(nóng)家茶、普洱生茶大多都是經(jīng)過初制工藝。

六堡廠家茶、普洱熟茶則是在初制工藝后增加精制工藝而成。

對比一:六堡農(nóng)家茶 VS 普洱生茶

※小結:區(qū)別二者的關鍵詞——“堆悶”&“日光干燥”。六堡農(nóng)家茶是鮮葉殺青、初揉后直接“堆悶”輕微發(fā)酵,這是六堡茶的第一次發(fā)酵,因此即使是新茶,其茶性相對來說也會溫和些;而生普是鮮葉殺青后、初揉,然后直接曬干,因此相對有活性、茶性也刺激些,且生普有陽光曬后的氣息。

對比二:六堡廠家茶 VS 普洱熟茶

※小結:在精制加工過程中,都采用特定工藝經(jīng)后發(fā)酵加工形成散茶或緊壓茶。大體而言,熟普湯色比六堡廠家茶更深,滋味更濃厚飽滿,而六堡茶相對清爽,茶氣內斂,香氣和滋味都富有層次感。

(穿插一個小知識,據(jù)文獻記載,六堡茶的冷水渥堆工藝,在1958年就已形成并普及應用,而普洱熟茶渥堆工藝出現(xiàn)的時間是1974年。)

3. 陳化環(huán)境

首先,普洱茶與六堡茶分別產(chǎn)自不同的地區(qū),地域上的差異會對茶葉制作以及后期陳化帶來不一樣的轉化效果。

云南海拔高、干濕季分明,年溫差小,氣候干爽,茶葉陳化速度相對緩慢;

梧州海拔低、氣候溫暖,潮濕多雨,茶葉陳化速度相對比較快。

因此,偶爾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喝慣了普洱茶的茶友(特別是強調“干倉”的茶友),在剛接觸六堡茶的時候會認為六堡茶屬于“濕倉茶”。其實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六堡茶的“濕”是相對的,是上述客觀的陳化環(huán)境所形成的。而這些客觀的地域氣候環(huán)境正造就了六堡茶獨特的“地域風味”。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茶”,如果要以普洱茶的“干”去衡量六堡茶的“濕”其實是有所偏頗。

其次,六堡茶有著的獨特陳化方式——“窖藏”。這是在歷史因素的影響下,梧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形成并穩(wěn)定下來的一種陳化模式。有部分茶友會把這種入洞的“窖藏”直接與“濕倉”畫上等號,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

六堡茶的“窖藏”工藝: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六堡茶作為出口創(chuàng)匯物品之一。茶葉從制作完成、到買家收購、再出庫裝船……這是一個緩慢的周期,梧州人開始意識到茶葉倉儲的重要性。由于歷史的因素、地域氣候的限制以及原產(chǎn)地的就地取材等影響,抗戰(zhàn)時遺留下的防空洞,因冬暖夏涼,相對隔絕于外部氣候,成為當時倉儲六堡茶的佳選。

▲ 梧州中茶的“陳茶窖”

▲ 梧州中茶的“陳茶窖”外景

且在長期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存放到防空洞茶窖中的六堡茶,滋味更醇和,香氣更陳純,層次感也更豐富?!敖巡亍彼炻蔀榱肆げ瑾毺仄焚|形成過程中的一道工序。

茶友平時口中講的“濕倉”主要是指在正常工藝外,故意地加溫加濕,人為把茶葉故意做舊,讓其快速轉化。(雖然合理的濕度是有利于茶葉的陳化,但是人為過度地加濕、做舊處理,則有損茶葉品質,都是不好甚至有害的。)這種人為刻意的“濕倉”與上述利用冬暖夏涼的茶窖陳化是不同的,因此,說六堡茶的“窖藏”是“濕倉”,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

小編認為,每個茶類,都有該茶類品飲衡量的標準,不能用別的茶類標準來衡量另一種茶類。就好比我們不能用紅茶的醇厚甘美來衡量白茶的清淡爽滑,不能用綠茶的清新宜人來衡量黑茶的濃郁厚實......所以,我們也不能完全按照普洱茶的標準和經(jīng)驗,來評判六堡茶的好壞。畢竟一方水土育一方茶,每個地方的茶品有其不同的特色與滋味口感。

五、結 語

我們大體從原料、工藝、倉儲等方面,對湖南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和廣西六堡茶做了分析對比,讓大家對它們有個大體理解。

樹立客觀、獨立的品鑒標準,尋找不同茶類的魅力之處,有助于我們以更全面地去了解中國的各大茶類。最后,也歡迎茶友們留言,一起就本次話題做更深入的探討。

6. 民國有什么茶

民國時期也是仿制明清兩代官窯瓷器泛濫成災的時期,尤其是仿雍正的瓷器。各個品類,無所不仿。但總的看來,仿品的色彩大多過于艷麗或過于淺淡,工藝也不夠精細。

作假手段主要有二:一是舊胎后掛彩,即用雍正本朝的素白瓷為胎,在上繪粉彩。有繪八桃、碧桃、牡丹、菊花、三果、枝果、團蝶等圖案的大小盤、碗等器物。這類仿品共同的破綻是:用彩凝厚、層次不清晰;紅彩多泛油光,綠彩含粉劑過多而顯厚。其圖案雖然與雍正真品相似,但彩繪過于濃重、彩料的研磨不細、花蝶的細微之處有異,并且筆法略顯粗糙,難以表現(xiàn)雍正時期“花有露珠、蝶帶絨毛”的神韻。

二是新胎新彩、即用當時景德鎮(zhèn)生產(chǎn)的白瓷按官富圖案繪畫,并且在此類器底署“大清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等官窯款。這類份品有的圖案粗糙、有的圖不達意,粉的彩繪或濃或淡、厚薄不一,或者干脆就是圖案比例失調。新胎新彩往往會在跡型上露出馬腳、如體薄厚不同、器身輕重不一、器型不正等。除此之外,這類仿品的款識書寫也難以達到雍正官窯的款識水平。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